有什么仙?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仙”通常指通过修炼或机缘获得超凡能力、长生不老的生灵,常见于道教、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。以下是关于“仙”的一些常见分类和例子:
一、道教体系中的仙
- 三清
- 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、道德天尊(太上老君):道教最高神,代表宇宙本源。
- 四御
- 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,如玉皇大帝(天庭之主)、紫微大帝等。
- 八仙
- 民间最著名的仙人群体,包括吕洞宾(剑仙)、何仙姑(持荷花)、铁拐李(拄铁拐)等,象征不同阶层和修行方式。
二、民间传说中的仙
- 地仙
- 居于名山大川的隐士仙人,如赤松子(神农时代的雨师)、广成子(黄帝之师)。
- 狐仙/妖仙
- 动物修炼成仙,如《聊斋志异》中的狐仙、白蛇传中的白素贞。
- 尸解仙
- 通过假死脱胎换骨成仙,如左慈(三国方士)。
三、文学与神话中的仙
- 《西游记》
- 孙悟空(齐天大圣)、太上老君(炼丹仙人)、嫦娥(月宫仙子)。
- 《封神演义》
- 姜子牙(封神主持)、哪吒(莲花化身)、云霄娘娘(三仙岛仙子)。
- 仙侠小说
- 如《诛仙》中的张小凡、《三生三世》系列中的白浅,多为虚构的修真者。
四、修仙的途径
- 内丹术
- 通过修炼精气神,结金丹成仙(如道教南宗张伯端)。
- 外丹术
- 炼制丹药服食飞升(唐代盛行,但多因中毒失败)。
- 功德成仙
- 积德行善、济世救人,如妈祖(林默娘)因护佑渔民被奉为海神。
五、仙的等级
道教《仙经》中将仙分为:
- 天仙:居于天界,长生不死。
- 地仙:游历人间,逍遥自在。
- 尸解仙:假托器物(如剑、杖)蜕变成仙。
六、文化影响
- 艺术:山水画中的仙人、诗词中的“蓬莱”“瑶池”意象。
- 节日:七夕拜织女、中秋祭月(嫦娥)。
- 现代流行:仙侠剧、修真小说、游戏(如《仙剑奇侠传》)。
若您对某类“仙”感兴趣,可以进一步探讨具体人物或故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