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滴滴为什么下架?”

频道:游戏资讯 日期: 浏览:7

  滴滴出行应用下架的主要原因与数据安全风险监管审查有关。以下是事件的背景和关键点:

“滴滴为什么下架?”


1. 直接原因:数据安全审查

  • 2021年6月30日,滴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。随后,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(网信办)于2021年7月2日宣布对滴滴启动网络安全审查,原因是“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,维护国家安全”。
  • 审查期间,网信办要求应用商店下架“滴滴出行”App,理由是“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”。


2. 核心争议:数据安全与跨境上市

  • 数据敏感性: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,掌握大量用户出行数据(包括地理位置、交通网络等),这些数据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。
  • 监管新规:事件发生在中国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修订(2021年)和《数据安全法》实施(2021年9月)的背景下,监管部门对中概股境外上市的数据跨境流动风险高度关注。
  • 上市合规性:有质疑称滴滴在上市前未充分配合监管部门的数据安全评估,但滴滴否认了这一说法。


3. 后续处理

  • 多部门联合调查:网信办、公安部、国家安全部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开展调查。
  • 处罚结果:2022年7月,网信办对滴滴处以80.26亿元人民币罚款,认定其存在16项违法事实,包括过度收集用户信息、未妥善处理数据跨境传输等。
  • 应用恢复:2023年1月,滴滴出行App在各大应用商店重新上架,标志着整改完成。


4. 监管背景

  • 此次事件是中国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监管的典型案例,与同一时期的反垄断、数据安全、个人信息保护等政策相呼应。
  • 其他中概股(如满帮集团、BOSS直聘)同期也因数据安全问题接受审查,显示监管对关键数据出境的严格管控。


用户需注意

  • 使用类似平台时,建议关注隐私政策,避免授权非必要权限。
  • 企业需遵守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等法规,尤其涉及跨境数据传输时需通过安全评估。

 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细节,可以参考官方通报或权威媒体报道。